多年从事实业,家境殷实的李先生最近正在为自己的“钱”发愁。长期以来,除了持续的投资自己的厂子,他一直把自己多余的钱投资到买房和股票上,几年来也着实赚了不少,有时甚至超过了他那小厂的营业收入。为了保险起见,他偶尔也会把一些零散的资金在银行里存上个1~2年,赚取一些稳定的利息收益。但最近,随着房地产市场和股价的波动,原本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让他纠结,银行的利息也远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如何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和增值,成了李先生的一块心病。平日里李先生对酒颇有些研究,最近他发现,不少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与酒有关的理财产品,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试着投资呢?李先生试着买入了一些,酒市的利好令他振奋,原本的忧虑渐渐烟消云散。
和李先生有相似经历的还有“酒经考验”的马经理。马经理是一家省会城市的酒水经销商,良好的业绩,使他成为某著名品牌白酒的一级代理。今年初,听说酒厂要推出一款金融理财产品在银行销售,凭着对多年合作的酒厂的了解与信任,他从银行第一时间购入了这款产品,不但让自己的资金有了稳定上升的收益,还争取到了实物行权,换来了平日难得拥有的高端年份酒,既满足了不少高端客户的需求,又获利匪浅。
说到酒类理财产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股票、基金。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几大酒企,基本上都已经入市多年,其股票产品广为股民所熟知。然而近年来兴起的信托型酒类投资等另类理财产品,却在悄然间进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
与股票、基金等风险较大、“刺激”的理财产品不同,迄今国内银行推出的信托型酒类投资理财产品,多属“保本”型产品。在保本的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红酒期酒经验,加之迎合国内客户对固定资产实物投资的传统喜好,再引入信托机构,形成酒厂、信托、银行三方开发的基本模式,如泸州老窖、沱牌、张裕的几款金融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的特点是稳字当头,同时利用高息,鼓励客户实物行权,带动多方受益。此外,也有借鉴境外模式,通过网络交易,直接进行原酒实物认购等,如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深圳市私享一号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国窖1573大坛定制原酒”等。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风靡港台的另一种高风险酒品投资——炒“酒花”,这类产品在内地同样若明若暗的存在,它们缺乏市场规范,在交易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对赌风险”,投资者更要慎之又慎。
与国外金融理财投资市场不同,由于白酒与红酒的酿造过程不同,国际通用的红酒期酒规则不可能安全适用于中国金融市场。酒类理财产品开发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类:红酒以期酒为主导,白酒以收藏为主线。以港台为代表的红酒期酒交易给国内酒界、金融界带来哪些趋势与借鉴?国内酒类金融理财产品又有哪些创新与特点?酒企业与金融机构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投资者如何规避风险从中受益?金融理财产品的利益各方如何共享成果?本期特别关注,带你领略酒类金融理财路上“不一样的风景”。
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名酒收藏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内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