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 季克良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行业内就有不少猜测,认为茅台很有可能还会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果不其然,在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立法禁止用公款购买茅台,还有人大代表建议控制茅台酒过快涨价。一时间,茅台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针对茅台酒的涨价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表示:“这主要是供求矛盾造成的,也可能由于拍卖市场有人把它作为投资品,或许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但这是一个市场行为。”
茅台酒不是奢侈品
2011年茅台酒终端零售价格突破1800元/瓶,茅台、五粮液与路易威登、爱马仕和宝马等国际品牌同时出现在“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排名”榜上。为此,一些媒体将茅台称为奢侈品,并与三公消费联系在一起。
对此,季克良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茅台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元、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葡萄酒和洋酒,就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的。”
他强调说:“我一直都主张让大众消费者喝得起茅台酒,不要把茅台酒价格提得很高,这么好的酒就要让消费者都能享受才对。”
在贵州代理团团组开放日当天,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表示:“不要把茅台酒和公款消费必然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公款消费、公款浪费,但茅台酒作为消费品,总要在市场上消费的。”
茅台涨价是市场行为
季克良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茅台酒涨价主要是市场行为。“2011年市场价格一涨再涨,企业其实只在2011年初调整了一次价格,后来都是市场行为。”
季克良表示,调整价格主要是考虑多方利益。在2011年春节前的一段时间,茅台酒市场终端价格涨到了1000多元/瓶,之后有股民认为,让利给经销商的利润太多;政府也对此提出了看法,认为茅台酒的市场终端价提高了,但是企业并没有受益。根据这些情况,茅台酒厂考虑再三,决定对经销商或零售终端涨价20%左右,其目的是控制一下经销商的毛利率。
“其实,经销商做茅台酒也不容易。2005年以前他们是靠企业的补贴来维持,2005年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既要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国家利益、股民利益、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益。为此,我们一方面出台涨价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求茅台酒的零售终端控制在959元/瓶。从前段时间的执行情况来看,我认为达到了当初设定的目的。第一,确实有很多消费者在茅台经销商手里买到了959元/瓶的茅台酒,其价格比提价以前还要低,我认为消费者得到了一定的实惠;第二,涨价后,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要比之前有所增长,相应所交的税就多;第三,股民、投资者也都得到了好处。因此,国家、企业、投资者都得到了好处,消费者也买到了比提价以前的价格还要低的茅台酒,所以我认为达到了目的。”季克良说。
季克良表示,“我是生产者,但同时也是消费者。我认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产品要长久发展,要做强、做大、做久,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我们在提价的同时又进行了限价。很多经销商对此也积极配合,他们也认识到为了长远的利益,现在限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做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
不仅是茅台价格成为行业热点话题,茅台今后的发展也一直受业内外高度关注。季克良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贵州茅台酒有条件做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
“产品只有质量合格,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季克良对记者说,“这也是茅台能够成为世界蒸馏酒品牌的现有基本条件之一。茅台酒不仅有良好口碑,还有其独特的功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茅台酒基本不伤肝。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喝了48年的茅台酒,身子骨一直很硬朗。”
季克良说,茅台酒在1962年至1977年连续16年亏损;1998年年销售额只有8亿元,上交税金2亿多元,在全国名酒中排行五、六位。经过13年的努力,贵州茅台2011年白酒预计总产量达6.3万千升,其中茅台酒突破3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含税)237亿元,其中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亿美元。
目前,美国和日本是茅台酒国外销售的主要市场,两地销量占茅台酒总销量的6%。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茅台酒销量不降反升,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季克良认为,未来,茅台酒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仍将处于涨势。
对于茅台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的目标,季克良分析说,茅台酒有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品质,在所有白酒品牌中,茅台酒工艺最为复杂、科学、合理,通过多年的窖藏,充分吸收发酵过程中独特环境的微生物,形成独一无二的香气,酱香突出、醇厚、优雅、协调,具有空杯留香的特点。但要真正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国外,茅台的销量确实不大。”季克良表示,“茅台要想尽快走出去,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饮酒习惯、香型问题及走出去的时间都要认真考虑。我们同时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对外如何宣传、如何找经销商,怎样将国外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目前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的目标,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茅台发展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同时,由于茅台酒的发展,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季克良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举例,就酿造茅台所需的高粱来说,以前卖2.8元/公斤,现在卖7.2元/公斤,翻了一倍多,周边的农民得到了实惠,都把种稻米改成了种高粱,年人均收入提高到了5000多元。
“目前,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茅台一定会勇担社会责任,严格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贯彻落实好2号文件,把茅台酒发展得更好、更大、更强。”季克良说。
“我退了,现在想好好养身体”
当《华夏酒报》记者问:“在袁仁国接班后,您是否感觉轻松一些”时,季克良表示,“我已经退休了,现在想好好养身体。”
作为茅台灵魂式的人物,季克良已经超龄服役多年。从1964年进入茅台,到1983年进入管理层,季克良执掌茅台已将近30年。他那带有标志性的满头银发,便是岁月的见证。在茅台工作的近50年时间里,茅台与季克良慢慢交融在一起。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茅台也成就了季克良,使他成为茅台发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处在这样的位置,季克良注定会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或许这些关注在给他带来光环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累。毕竟,出生于1939年的季克良,如今已年过七旬。可以想象,对于季克良为之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茅台,他依然是割舍不了的。当行业内外有人对茅台产生误解时,他会不厌其烦地去解释,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茅台这么好的民族品牌,因为业内外的一些误解而受到伤害。
如今,季克良退了,茅台已经完成了从季克良时代到袁仁国时代的交接。未来茅台如何发展,相信行业内外都会拭目以待。倘若真能如季克良所说,茅台成为 “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那不仅是茅台的骄傲,也是民族品牌的骄傲。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名酒收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