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向来非常审慎的《求是》理论网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李后强、石明的署名文章,文章建议将“中国白酒金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白酒产业属于国家限制性产业,因此在《求是》理论网这样一个宣传平台发表的这篇署名文章,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打造“金三角”意义非凡 “中国白酒金三角”是2008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产业战略构想,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酒文化,打造中国白酒的国际品牌,让中国白酒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4年来,这一战略深入人心。从政府层面,不仅成立了四川省“中国白酒金三角”推进办公室,而且注册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网络域名,申请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标志等;日前,四川省经信委拟成立“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以加强“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推广和营销宣传工作;从企业层面,不仅先后得到了川酒“六朵金花”的积极响应,“六朵金花”分别建立了五粮液产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区、郎酒二郎镇酒文化与旅游区、沱牌舍得诗酒文化一条街,而且有的企业还在其产品上打出“中国白酒金三角”字样。 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是中国最著名的美酒聚集地,沿岸遵义、宜宾、泸州三地相邻,在这片方圆约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孕育了茅台、五粮液、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泸州老窖、郎酒等中国名酒品牌,同时这里的白酒产业集群也扛起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2011年,川酒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0万元大关,稳居全国第一位;而贵州白酒产业实现增加值231.78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将‘中国白酒金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目的是高度整合川南和黔北资源,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贵州和川南实现跨越发展。”原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现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0年7月1日,在与国内多位行业知名人士论道“中国白酒金三角”时,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威廉姆森对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战略构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符合国际潮流,中国白酒产业将因此实现高效资源整合,达到区域规模和利益的最大化。 2011年3月21日,在“2012全球白酒发展论坛”上,国际酒类营销专家、B.E.International集团总经理、大中华区总监布莱恩·比根也表示,白酒在中国多个地区都有酿造,而公认最优质的白酒来自“白酒金三角”地区,打造“白酒金三角”概念对树立高端白酒品牌非常重要,有助于形成产区优势,在行业中巩固领导地位。这样,“白酒金三角”产区将成为白酒国际化的发射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名酒收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