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存的事实和公布的数据来看,白酒行业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六点:
一、发展过热
2011年,全国GDP增长9.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9%;而白酒行业的发展速度则大大超过了其他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且过热的发展趋势有增无减。
目前,全国诸多白酒产区和许多大中型白酒企业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比拼”的竞赛,你建酒城我建酒都,你搞扩建我搞扩产,你有销售收入100亿的规划我有200亿销售收入的蓝图,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的“大跃进”氛围。如果把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白酒企业的《“十二五”白酒发展规划》进行统计累加,其目标一定是个“宏伟壮观”的天文数字,但支撑这些目标的资源供给、市场需求在哪里,恐怕并没有一个理性的答案。
二、产能过剩
在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白酒行业总体经济数据中,唯独不见极其重要的“产销率”指标。但可以肯定的是,全国1.8万家白酒企业的年产量高达1200万千升,已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从整体看,产能大于产量、产量大于销量,已成为白酒行业不争的事实。
由于白酒行业加工能力特别是低水平加工能力过剩,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产能过剩对企业而言是一个背上就很难甩掉的“包袱”,对行业而言则是一个随时都可能破碎的“泡沫”。
三、竞争过度
白酒企业之间的竞争目前已呈白热化状态,“宁丢利润不丢市场”成为许多企业的信条,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宣传战、产品战、包装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这种状况可以用财务数据来佐证:2011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总额2934.41亿元,同比增长38.80%,高于同期产量增长幅度30.70%。其中,产品销售成本2448.79亿元,同比增长39.70%;累计产品销售费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用293.84亿元,同比增加38.27%,说明企业在不惜血本抢市场。
过度竞争使企业各自为战、发展后劲不足,使行业内耗加剧、产业形象受损。
四、价格过高
许多白酒企业不仅把涨价作为消化成本、增加利润的手段,而且把涨价作为提升形象、再造品牌的捷径。这就是所谓的“低价产品占市场,中档产品创利润,高价产品打形象”。
产品定价乃至涨价都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本身并无过错;但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要求的随意性或连续性涨价必然引来社会的质疑和批评。特别是许多不具备强劲实力的白酒企业急功近利,强行推出高价产品,带来整个行业产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加剧了公众的不满,损害了白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五、行业过散
多年来,白酒企业“散、小、乱”现象突出,生产许可监管困难的局面,且至今未有根本性的改观。
据统计,在全国1.8万家白酒生产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只有1233家,仅占6.67%。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以及消费需求多样化和消费水平层次化的原因,使大中小型白酒企业并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却带来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行业发展无序的问题,埋下了诸多隐患。
六、出口过少
2011年,全国白酒出口交货值17.62亿元,仅占年度销售产值的0.49%。与此同时,洋酒正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抢占国内酒水市场。
如此鲜明的对比,反映的不仅是白酒与洋酒直接增长速度的差距,更是双方文化建设和市场建设的差距。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名酒收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